Рус Eng Cn 翻译此页面:
请选择您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您可以关闭窗口不翻译
图书馆
你的个人资料

返回内容

文化艺术
正确的文章链接:

北京甲午战争纪念建筑群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转化

Yuan' Xinyu



46 Voznesensky Ave., Saint Petersburg, 190068, Russia

yuanxinyu@rambler.ru

DOI:

10.7256/2454-0625.2024.6.70638

EDN:

ECGTDE

评审日期

03-05-2024


出版日期

03-07-2024


注解: 文章致力于为纪念北京中日战争而创作的纪念性雕塑建筑群意象的转化问题。 纪念馆的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成,十年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园奠基。 单个复合体的这些元素代表了使用纪念雕塑的具象意义,构图空间,艺术风格和塑料特征的不同选择,并解释其在这些结构中的语义作用。 利用这些纪念馆的例子,可以识别和追踪纪念馆的发展战略及其雕塑设计,特别是雕塑群体艺术形象创造的变化动态。 文章运用艺术批评的方法,通过分析北京合奏两种不同元素的审美品质,描述了纪念计划纪念雕塑的视觉表现特征和思想内容。 这需要分析作者表达思想信息的艺术结构和形式,以及对视觉和表达手段的全面研究。 文章关注的对象是纪念性雕塑在中国历史记忆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主题是在纪念建筑群的扩张和改造的背景下,雕塑艺术的具象性和风格特征的发展选择。 雕塑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雕塑家思想和创作追求的反映。 研究材料是一个纪念性雕塑,作为纪念北京中日战争的纪念建筑群中最重要的艺术元素,可以进行艺术比较,包括与现代俄罗斯境内的类似纪念碑进行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揭示纪念碑和雕塑花园之间艺术、空间和语义互动的细微差别。


出版日期:

纪念性雕塑, 中国艺术, 纪念建筑群, 雕塑园, 中日战争, 历史记忆, 艺术形式, 思想内容, 北京,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