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 Eng Cn 翻译此页面:
请选择您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您可以关闭窗口不翻译
图书馆
你的个人资料

返回内容

历史信息学
正确的文章链接:

建模历史:今天和未来

Thaller Manfred

博士 历史

科隆大学历史文化信息处理系教授

2, Albertus-Magnus-Platz, Köln,  Nordrhein-Westfalen, Deutshland, D-50931, 

manfred.thaller50@mail.ru

DOI:

10.7256/2585-7797.2017.3.24731

评审日期

10-11-2017


出版日期

17-11-2017


注解: 文章致力于"建模"一词的解释,该术语在历史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 因此,199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历史与计算"协会国际会议选择了建模作为主要议题。 作者指出,在这一概念的发展中,一个特殊的角色属于威拉德*麦卡锡,他创造了这样的理解:建模是所有在人文学科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尝试的中心点。 文章的作者避免了"数字人文学科"的一般性,将信息技术使用的考虑仅限于具有分析性质的历史研究。
文章讨论了历史上建模的优先方法,包括建模的方法论方面,作为计算算法实现的模型,作为计算机设备的模型,文本模型,意义模型,计算机化历史研究 首次讨论了历史上所有经过验证的建模方法。 作者指出,"建模"一词现在非常引人注目,但仍然不完全清楚-麦卡锡最初的概念还不能成为建模的最清晰定义,作为计算机方法在人文学科应用的先决条件。


出版日期:

建模, 建模, 资讯科技, 资讯科技, 电脑计算, 电脑计算, 模拟仿真, 模拟仿真, 标记,标记, 标记,标记, 量化, 量化, 数码人文学科, 数码人文学科, 文本上下文, 文本上下文, 语义技术, 语义技术, 意义模型, 意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