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 Eng Cn 翻译此页面:
请选择您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您可以关闭窗口不翻译
图书馆
你的个人资料

返回内容

国际法
正确的文章链接:

印度洋盆地委员会:发展史、体制框架和活动领域

Kurbanov Rashad Afatovich

博士 法律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法律研究与区域一体化研究所所长

125430, Russia, Moscow, Stremyannyi per., 36

kurbanov@izak.ru

DOI:

10.25136/2644-5514.2017.2.23091

评审日期

22-05-2017


出版日期

19-06-2017


注解: 文章审查了印度洋盆地委员会的国际次区域组织,其体制结构,其创建历史,其活动对成员国国家立法的影响,主要活动和项目。 各国在印度洋盆地委员会内的合作最初是为了解决一些共同问题(粮食短缺、粮食安全、财政、能源和环境资源)的需要而开始的,现阶段不包括经济一体化的一般问题,而主要涉及区域合作的部门问题(例如保护海洋资源等)。),既在部门(概况)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也以个别成员国直接合作的形式进行。 研究方法是认知的一般科学方法-辩证,分析,综合,比较和类比,以及私人科学方法。 工作的有效性受到本组织小额预算的限制,主要由第三方(欧洲联盟国家和其他国际(区域)组织)的注射组成。 这个次区域组织的特点是,自印度洋盆地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与联合国系统合作,但传统的伙伴关系近年来才扩大,这反映在委员会与联合国几乎所有专门机构的工作中。


出版日期:

国际法, 国家立法, 区域法, 印度洋, 非洲, 国际组织, 印地安人的身份, 欧洲联盟, 分区域组织, 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