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 Eng Cn 翻译此页面:
请选择您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您可以关闭窗口不翻译
图书馆
你的个人资料

返回内容

心理学家
正确的文章链接:

主体性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心理哲学特征

Shchuplenkov Nikolai Olegovich

斯塔夫罗波尔州立教育学院历史、法律和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

357600, Russia, Essentuki, ul. Dolina Roz, 7.

veras-nik@yandex.ru
Shchuplenkov Oleg Viktorovich

博士学位 历史

斯塔夫罗波尔州立教育学院历史、法律和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357600, Russia, Essentuki, ul. Dolina Roz, 7.

oleg.shup@gmail.com

DOI:

10.7256/2306-0425.2013.9.10671

评审日期

18-12-1969


出版日期

1-10.8-2013


注解: 在本文中,"主体"被理解为一个人,具有自治,反对作为客体的世界,自决,活动,内部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等品质的载体。 严格地说,这种理解仅适用于主体的欧洲现代模式(或主观性的笛卡尔范式),只有在其框架内才能引入"主体"一词并将我们今天熟悉的含义归因于它。 在中世纪的Iliantic世界观中,既不能出现这样的类别,也不能出现这样对一个人的解释。
笛卡尔解释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对应关系也是有争议的:毕竟,康德已经有了他的"哥白尼之交",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哲学化的非古典时期的早期着作中,主体的笛卡尔模型更加尖锐地受到批评。 最后,关于"主体死亡"的陈述,首先由M.福柯在作品"言与物"中明确提出。 人文学科的考古学"(1966),这已经成为后现代哲学的一种口号,提出了放弃"主体"本身范畴的问题。 因此,每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自己的主题,用新的含义填充了相同的笛卡尔类别的"主题"。 此外,在这个类别的"Procrustean床"中,我们也试图挤压关于人类的想法,例如古代或中世纪的时代。
因此,类别"主题"只能用拉伸来表征其他时代或文化。 然而,即使我们不能正确地称中世纪的基督徒为现代意义上的"主体",我们能说他不具备这种或那种"主观品质"吗? 显然不是-也许这意味着他也不是人类。 因此,也许有必要不谈一般"主题"类别的破产,而谈研究兴趣从固定一个特定的历史"主题"类别转移到一个表达某种质量的类别–-"作为主题的能力"。 而且这种品质已经或多或少可以在任何历史时期的人身上固有。 "主体性"类别也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这种方法将使我们能够相当正确地反映"主体"类别的历史动态,而不是表示"主体"本身,而是表示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文化中某种质量的表达程度。
某人具有"主观性"质量的陈述并没有在我们所谈论的意义上给出任何主题的指示。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假设,即主观性是一个人的内在特征,其形式(类型,范式)可以在历史和地理角度上发生变化,它可以被表示为任何文化或时代名义上固有的变量,但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含义。


出版日期:

另一个, 创新活动, 个性, 心态, 认知能力, 社会心理话语, 主题, 主观性, 人类, 外星人